皮影新闻当前位置 :首页 > 皮影新闻
具有秦淮特色的皮影艺术走进南京,南京的孩子们皮影戏来了
时间:2021-04-08 12:20作者:点击:0次
0

皮影戏,俗称“影子戏”,它既有故事性,又有音乐性,是集绘画、雕刻、文学、音乐、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。2016 年,皮影戏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
一、南京皮影逐步形成了具有秦淮特色的皮影艺术

史载皮影戏起源于汉朝,方士李少翁曾设帐弄影为汉武帝早逝的宠姬招魂,晋代干宝《搜神记》里记有此事。另有一说,皮影戏始于隋唐五代年间,是为佛教宣传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。宋代的皮影戏比较盛行,京师汴梁(今开封)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戏之类的表演。在元、明、清三代盛演不衰。

1955 年,夫子庙请来山东济南的王长生、张子明等几位皮影艺人来此表演。山东皮影进入南京后一炮打响,在夫子庙的演出十分成功,场场客满。这一成功,激发了南京人创作皮影戏的热情。

南京人从小在看皮影、玩皮影中长大,皮影戏中的雕、绘、演、说、唱等技艺样样精通。

山东皮影落户南京后,南京皮影艺人,汲取了南京多门类艺术养分,逐步形成了具有秦淮特色的皮影艺术。

二、南京皮影是高档的艺术消遣,一直盛行到“文化大革命”为止

在上个世纪60 年代初,皮影戏在夫子庙红透半边天。每天晚上在泮宫东边的戏场外、大院里,黑压压地站满了人,都是前来看皮影戏的。这可不仅仅是演给孩子们看的,观看皮影戏的大多是成人,而且票价卖到一毛一张,这在当时就算是高消费了。

看皮影戏的人都是收入较高的、生活比较休闲的人,他们把皮影戏当做高档的艺术消遣。


晚上七点半开演,戏场里却早已客满了。幕布拉开,一条耕牛拉着犁,从舞台的右侧出场,牛头在伸动,四条腿在迈动,牛尾巴在甩动;后面的老农,扬着鞭子,赶着牛。这时没有故事,没有情节,只有耕牛从舞台的右侧耕田,一直耕到舞台的左侧下场。全场一片肃静,全被这老牛活灵活现的动作吸引了。

此戏的艺术特色,完全讲究逼真,一招一式都透出千锤百炼的真功夫。幕后还配上了音乐和解说。老牛的哞哞叫声,老农的悠悠山歌,增加了艺术感染力,让人百看不厌。有人经常从城北到夫子庙来观看。也许有人会问:皮影戏怎会演木偶戏呢?其实它就是木偶戏、皮影戏的综合剧团,一直盛行到“文化大革命”为止。南京皮影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短暂的辉煌后,迅速走向衰落,主要剧目有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、《龟与鹤》、《武松打虎》等传统剧目。

三、南京皮影的组成:皮影制作和皮影表演

南京皮影由皮影制作和皮影表演两部分组成,前者属于美术的范畴,后者属于传统戏剧的种类。在皮影制作方面,南京皮影吸收了剪纸艺术的特色,赋予皮影造型古朴、雕刻细腻、色彩艳丽等特点,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;

在皮影表演方面,南京皮影灵活地融合了文学、音乐的灵魂,配以灯光和说唱等,真正达到了“一口道尽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”的艺术境界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。

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。就其制作而言,有着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。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,要经过选皮、制皮、画稿、过稿、镂刻、敷彩、发汗熨平、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工序才能完成。

皮影造型不同于一般绘画,它与民间剪纸比较接近,具有强烈的概括性和装饰性。制作皮影时所用的画稿称为“样谱”,为历代艺人们相传的设计图稿。画稿前需考虑对成品皮合理使用,选用的皮多为驴、马、骡、牛的真皮。

薄而透亮的成品皮,要用于头、胸、腹这些显著部位;较厚而色暗的,可用于腿部和道具上。传统皮影人物大都采用整侧面的表现方法,头的比例大些,一般为体高的五分之一;手要小些,身子宜细瘦些,身段上窄下宽,手臂过膝,否则上了幕布会显得臃肿;

五官部分眼睛要大、嘴巴要小。阳刻正面角色,则多为平长细眼、小嘴、直鼻梁,显得平和有度。除旦角外,人物额头凸现,冠饰后移,这一变形夸张,使人物神采十足。

传统皮影正面人物面部设计多用空脸法( 阳刻),皮影《刘备》、《诸葛亮》、《关羽》和《张飞》 姚其德作反面人物多用实刻法( 阴刻)。脸谱设计的一般规律是,黑忠、红烈、花勇、白奸、空( 阳) 正、实( 阴) 邪。人物分为五大部分12 件:即头、上躯干,大小臂、手、大小腿等。

也可根据人物在剧中表演的需要进行增减。如虎、马、猪、犬等走兽,一般分解为头、身、尾和四肢。有的还可将上颌骨分解开,尾也分解,可活动自如。鹊、燕等飞禽,主要使两只翅膀活动就可。布景、道具如殿堂、帅帐、案几、牙床、椅凳等,除结构被压缩外,稍有透视度,以求立体感,特别在图案花纹上突出装饰效果。

四、南京皮影制作的雕刻刀具

制作皮影的雕刻刀具十分讲究,一般都有十一二把,多的达三十把以上,单从刀具的制磨,就可看出艺人的技艺深浅了。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、平刀、圆刀、三角刀、花口刀等。皮影镂刻雕凿过程复杂,非常细致。

首先,用钢针笔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、描绘在皮面上,此称“过稿”。然后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等木质细、硬、重的板案上,按部件分别裁成小块,用干净湿毛巾盖起来,将其渗软,再用双刃刀推平。

刻制时先难后易,从繁入手,细小花纹图案先用凿刀凿好,然后再用刻刀刻出其他纹样,凡要取掉的地方,不要刻一点取一点,待全部刻完后一次捅掉,这样可避免在刻制时样稿变形。

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,大都自己用紫铜、银朱、普兰、荔子等矿物质和植物炮制出大红、大绿、杏黄等颜色着色。

皮影着色层次不宜过多,一般以平涂为主,老艺人善于配色,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含露之变化,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、色彩对比强烈。深色由浅入深,多次完成。大块色完成后再涂细部,如五官及各种装饰纹样。

全部着色后,为了防止颜色脱落,可用清胶水或清漆刷盖一次,要刷得均而薄皮,最后达到所需的色彩效果。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,这是一道关键性工艺,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沁入皮内,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。丈八纸窗,五尺白布,一盏灯,就是舞台

为了表演的需要,还要在影人上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(即签子)。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,用铁丝连接,使影人能反转活动,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,便于双手舞动;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后肩上部,以便于武打,使皮影人能做出各种相对复杂的动作。皮影制作考究,工艺精湛,表演起来各种形象生趣盎然,活灵活现。

扫一扫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

皮影保护热线:13621399612
联系人:影人姐姐
电话:010-62409612
邮箱:longzaitianpiying@126.com
地址:北京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东800米京西皮影非遗园
地铁:4号线北宫门站向西步行400米颐和园北宫门站
公交:公交303路到白水洼站